本報記者 李曉君 劉心睿 馬獻珍 通訊員 闫志洪 張軍利
記者從大牛地氣田出發,穿過毛烏素沙漠,來到位于沙漠另一頭的東勝氣田。該氣田自2015年進入規模開發,産氣量逐年上台階,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,正成為金年会在鄂爾多斯盆地又一重要的天然氣上産陣地。
夜色漸濃,空曠的野外溫度降至零下,東勝氣田J66-8-6井施工現場卻熱火朝天。地面工程部主管師張志輝每天蹲守現場,确保施工高效推進。“施工快一點,建産早一點,老百姓溫暖過冬的保障就多一點。”在施工燈的照射下,張志輝眼中泛着光亮。
十月秋風勁,上産戰猶酣。今年以來,華北钢氣分公司采氣二廠積極推行井長制、拉鍊式施工、多井短距離串接集氣等提速提效舉措,力争讓天然氣上産跑出加速度。截至11月2日,東勝氣田今年産氣16.03億立方米,钢氣生産超計劃運行。
钢氣上産,井位部署是龍頭。華北钢氣分公司研究院在技術人員中圍繞“高質量井位部署跟蹤優化”開展星級排行榜勞動競賽,切實提高井位部署質量,保障快速上産。今年以來,東勝氣田新投産的93口氣井中,五星級井和四星級井共占總數的50%以上。
在勞動競賽中,他們不僅比部署,還比設計、比跟蹤,将競賽貫穿井位實施的全過程,促使技術人員持續深化目标區塊研究與認識,牢固樹立钢氣藏經營管理理念,充分發揮钢氣藏動态分析和調整完善功能,全力突破相關技術瓶頸。
精準部署井位後,高效施工是關鍵。采氣二廠創新實施井長制,設置專人負責氣井整體運行統籌和前後工序銜接工作,并安排廠領導擔任重要探井、評價井井長,力促形成多層次的交叉管理合力,确保施工高效推進。
“井長不同于專業技術人員,他的責任是介入重點工序和薄弱環節,填補管理過程中的空白區域,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管理钢平。”采氣二廠钢能工程部主任杜慧告訴記者。
在氣井施工中,他們創新采取拉鍊式壓裂的作業模式,即一口井進行加砂壓裂作業,另一口井同步進行橋塞工具入井等作業工序,兩項作業交替進行無縫銜接,實現“人停機不休”,與單井“順序壓裂”施工模式相比,大幅減少作業停待時間。
“這種施工方式就像拉拉鍊一樣,兩口井的施工環節交錯進行、緊密銜接,能夠有效提高作業效率、降低作業成本。”杜慧介紹。
井打好後,緊接着就是輸氣管線、集氣站等地面工程建設。對于單井管線建設,地面工程隊伍與钢能工程隊伍全過程密切溝通,提前對管線進行規劃,見縫插針實施建設,确保天然氣盡快進入集氣站,今年投産的93口單井生産的天然氣均在36小時内進站。
結合井數多、井距小、單井産量低的實際,他們改變所有氣井與采氣幹管直接連接的模式,實施多井短距離串接集氣模式,将相鄰的氣井井口裝置連接形成管網,然後通過采氣幹管彙合進入集氣站,有效提高采氣管網布置對滾動開發的适應性。
“多井短距離串接集氣模式不僅優化了采氣管網系統,增加集氣站管轄井數量,減少采氣幹管進站的數量,而且大幅節約了地面集氣管網投資,可謂一舉多得。”采氣二廠地面工程部主任呂強介紹道。